Free Association
自由空間有限公司

鹹淡之間
大澳漁民文化學堂
歌 曲
歌 曲 介 紹
01 / 大澳必備歌
一群住在大澳的小朋友到底怎樣看大澳?
小朋友以其獨特的眼光道出他們眼中的大澳,
提醒大家到訪大澳要作怎樣的準備。
創作: 陳芷渝、陳藝、邱林霖、林凱晴
唱 : 陳芷渝、陳藝、陳穎芯、蘇恩琪、
王櫻諭、姚慧兒、姚竣棓
編曲: 陳啟邦、岑明珠
曲目:
01 / 大澳必備歌
02 / 泡沫
03 / 水仙花
04 / " Lieu"(鬧)你
05 / 新娘自嘆以感謝母親
06 / 樁的獨白
07 / 嘆古人
08 / 數卡通
02 / 泡沫
這首歌取材自張婆婆的故事。來自漁民家庭的她,說起尺網(此乃水話,意指織網)、尺膠袋、醃咸魚、曬蝦膏等便滔滔不絕、頭頭是道,還找出從前尺網的工具動手示範,細說種種繁複工序、材料與方法的演變⋯「好多工序先造到樣嘢出嚟!唔係點解無手停呀?嗰啲就係工作嚟。」她也提到後來嫁人了,太窮,開始做泥工。大澳有好些路,她也有份修建的,一直做到60 歲,腰骨痛得要緊,醫生說她退化了不能再做,但還是幫人煮了五年地盤飯才退休。
八十多歲的張婆婆,與我之前接觸的很多老漁民都常說:「係咁㗎喇!」、「無得你怨㗎!」說真的,最初我還不能完全理解。但與他們相處久了,聽到更多他們怎樣順應大自然、在命運的狹縫中活過來的故事,對他們這種樂天知命的人生觀有了更深的明白與敬意。
曲、詞、唱:伍綺琪
編曲:伍綺琪、陳啟邦、岑明珠
03 / 水仙花
丈夫要離家出遠門工作,不知何時才回家。
丈夫將與妻子離別,二人囑咐對方,互相表達不捨之情。
唱:梁婆婆
04 / " Lieu"(鬧)你
「水話」是走進水上人故事最有趣的挑戰之一。老一輩的水上人大都沒有機會讀書,但說話、唱歌都不時夾雜著古意盎然的用語。那天午後,我跟金娣 、張婆婆、周嬌、添妹和叔婆學習「水話」,說著說著,我們從髮髻聊到女人之苦。從她們的口中,我體會到那個年代做人新抱真是超級艱難!幾十年過去了,說到往昔的苦,幾位婆婆七咀八舌,說得眉飛色舞,笑得輕鬆開懷。於是我腦裡浮出了這樣輕鬆的調子:終於,諷刺聲、咒罵聲都化作「耳邊風」了!
曲、詞、唱:伍綺琪
編曲:伍綺琪、陳啟邦、岑明珠
05 / 新娘自嘆以感謝母親
根據漁民的傳統,當女孩子快要結婚嫁人時,家中便開始嘆,有些會嘆足一個月,至少也嘆數晚,而結婚前一晚是最熱鬧的。準新娘會跟自己的母親、姊妹、姑嫂、親戚和好友在女家中嘆,準新娘及其親友會自嘆也會互相對嘆。此首鹹水歌正是新娘向母親嘆的,感謝母親十月懷胎,養育她長大,並且為她出嫁準備豐富。
唱:樊艷玲
06 / 樁的獨白
棚屋不單是大澳的標誌,也是很多居民活了一輩子的地方。這首歌取材自金妹和郭好的故事。金妹自出生以來都住同一間棚屋內,2013年棚屋大火,那時她剛好外出,回來後家已盡毀。我問道:「那怎麼辦?」她只說:「無辦法㗎,燒晒咪燒晒囉,個人無事囉。」大火之後,金妹花了很多錢重修棚屋繼續居住,但不是所有居民都有能力重建家園。
郭好從前住在三涌,棚屋是丈夫父輩留下的,有百多年歷史。棚屋在2000年歷經火劫,後來倒塌了卻沒力修建,於是她便搬上了公屋。訪問後她帶我們看看舊居,主屋的位置只剩下幾支凋零的樁豎立著,我看著那空蕩蕩的位置,臆想她從前的生活。
這些棚屋的故事令我聯想到香港整體的漁業故事。「 香港從前是個小漁港」——這一句耳熟能詳的老話背後,漁民的知識、文化和故事在歷史洪流的沖擦、掩蓋下,還留下多少痕跡?那些鮮活在老漁民心中的點滴、他們曾經付出的汗與淚,都可以被好好記住嗎?
曲、詞、唱:伍綺琪
編曲:伍綺琪、陳啟邦、岑明珠
07 / 嘆古人
歌中述說了不同的古人及歷史傳說,
大概不識字的漁民就是透過嘆古人去認識那些古代的故事。
唱:張伯伯
08 / 數卡通
本歌曲編寫形式參考一首名為〈數魚歌〉的鹹水歌,
以其調子換上小朋友渴望介紹給成年朋友的卡通人物,
讓我們一同走進小朋友的幻想世界,認識他們喜愛的卡通人物。
創作及唱:陳芷渝、陳藝、陳穎芯、蘇恩琪、王櫻諭、姚慧兒、姚竣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