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Why? Why not? / 論壇劇場工作坊
曾想過以此為題寫一個劇本,講述一個不斷問為什麼而不會行動的人遇上一個不探究原因而以Why Not 驅動自己不斷嘗試新鮮事物的人的故事。沒想到我竟在一個戲劇工作坊裡,以另一角度體驗Why & Why Not. 試想像,一個六十多人參與的,當你開始活動的時候,叫大家將椅子放在一旁,然後在中間的空間遊走,而當中只有三幾個同學走到中央,你會如何反應?而反過來想,若你是那幾位願意嘗試及參與的同學,你又會如何反應?我不禁好奇,為什麼? 我嘗試以另外的方式鼓勵大家嘗試及參與,好不容易有過片刻的共同參與,但一瞬即逝。當我嘗試邀請大家兩人一組一起活動時,又再只有兩三對同學參加,我不禁發問,為什麼?得到的答案卻是,為什麼不? 好一個答案!不參與需要原因嗎?不合作需要原因嗎?但我好奇,這「為什麼不」的「反叛」是否真的是一種主動的選擇。作為帶領者,我為這種氣氛感到難過,我為他們置身在這種環境、這種氣氛感到難過。 我大膽地作了一個邀請,請不想參與的人退到一旁,唯一的要求是他們不要打擾其他想參與的人,尊重想參與的人的空間及權利。意外地,離開的人只佔不到五份一,但那五份一人營


問題背後的問題— 借論壇劇場劇本談學習壓力
剛於上周完成了一個探討學童學習壓力的論壇劇場演出,在與小演員籌備演出的過程中,學習壓力這課題很自然出現,對他們來說,承受這壓力已是日常,但這問題的背後的問題到底在哪裡?若以受壓迫者劇場的壓迫概念來理解,學習壓力的壓迫到底是什麼?誰才是當中的受壓迫者? 最顯著的受壓迫者,當然是學童,然而到底是誰在壓迫他們?父母嗎?老師嗎?還是很抽象的教育制度、文化環境?若說,世上不存在單純的壓迫者,即沒有人會沒有原因地去壓迫他人,那麼父母為了什麼壓迫子女?老師為了什麼壓迫學生?成年人的壓迫背後,是否有另一種壓迫?是制度的壓迫,還是文化氛圍的壓迫?我們可怎樣理解? 在以論壇劇場處理不同議題的時候,一個很簡單直接的問題需要反覆探問:「這個故事清楚嗎?」這個「清楚」,除了指故事情節是否清晰,更指每個角色背後所面對的壓迫是否清晰,以及劇本能否建構起有關各個角色背後的世界觀。意思就是說,劇本能否讓我們了解主角正身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,由此也讓觀演員(Spect-actor)* 能夠在論壇劇場的介入部分有更多的想像與選擇。 是以在論壇劇場的劇本中,我常會加入一些看似毫無作用的角


咁就係鐘意? / 論壇劇場
自由空間,延伸想像 劇場,是個引發無限可能的空間,
但要引發無限可能,需要保留及營造這空間。 以論壇劇場探討年青男女走在一起的壓力,同時是在探討一種被強加標籤的壓迫。他們在拍拖嗎?是?不是?可能是也可能不是!其實任何事情也可以分這三種回應:贊成、反對、中立清晰的贊成反對固然有其背後的原因,每個想法的背後也可為我們帶來學習。
而更多時候,我們忽略了的學習,是中立/沒有表態的人背後的想法。我們可簡單理解「沒有表態」就=是沒有想法,但其實不然,沒有表態可以是未想,可以是需要更多資料,可以是接納贊成反對以外的可能。 所以我期望中論壇劇場的自由空間,是不設限的一種探索,了解不同行動、感受背後的原因,並向每一個想法學習,同時,可藉著劇場空間試驗如何應對或處理一些受壓迫情況。引用Adrian Jackson 在教導論壇劇中時說的兩個主要問題:
1) Are we learning something?
2) Are we having fun? 學習,肯肯定做到!慶幸有這次機會跟這班學生演員學習,跟他們排練真的處處驚喜:不集中、不上心、不認真,課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