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問題背後的問題— 借論壇劇場劇本談學習壓力


剛於上周完成了一個探討學童學習壓力的論壇劇場演出,在與小演員籌備演出的過程中,學習壓力這課題很自然出現,對他們來說,承受這壓力已是日常,但這問題的背後的問題到底在哪裡?若以受壓迫者劇場的壓迫概念來理解,學習壓力的壓迫到底是什麼?誰才是當中的受壓迫者?

最顯著的受壓迫者,當然是學童,然而到底是誰在壓迫他們?父母嗎?老師嗎?還是很抽象的教育制度、文化環境?若說,世上不存在單純的壓迫者,即沒有人會沒有原因地去壓迫他人,那麼父母為了什麼壓迫子女?老師為了什麼壓迫學生?成年人的壓迫背後,是否有另一種壓迫?是制度的壓迫,還是文化氛圍的壓迫?我們可怎樣理解?

在以論壇劇場處理不同議題的時候,一個很簡單直接的問題需要反覆探問:「這個故事清楚嗎?」這個「清楚」,除了指故事情節是否清晰,更指每個角色背後所面對的壓迫是否清晰,以及劇本能否建構起有關各個角色背後的世界觀。意思就是說,劇本能否讓我們了解主角正身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,由此也讓觀演員(Spect-actor)* 能夠在論壇劇場的介入部分有更多的想像與選擇。

是以在論壇劇場的劇本中,我常會加入一些看似毫無作用的角色,一個圍觀的途人、一個別桌的茶客。原因在於在壓迫的探討中,我們並非只探討壓迫者與受壓迫者,而旁觀者也是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世界觀的角色,更重要的是,旁觀者有時更可成為受壓迫者的幫助,讓壓迫的情況得以改善。

以今次的劇「真係唔得掂」為例,其中一個學習壓力的原因對我來說是一種有關「比較」的文化氛圍,為呈現主角的被壓迫,她有一個成績很好的弟弟,而成績好成為弟弟可以在家接近為所欲為的狀態,與需要不斷溫習的主角形成強烈的對比。而父母面對的壓迫亦跟比較有關,擔心子女「輸蝕」,以致那種贏在起跑線,甚至「贏在xx前」的想法會出現,背後是種對子女他日是否能謀生、照顧自己有關。這想法不難理解,但當孩在小學、幼稚園甚至更早的時候已經要為將來謀生作準備,我們的生活是否只有一種可能?我們跟孩子到底失去了什麼?

另一種有關「比較文化」在劇本的呈現,是一些其他家長及學生的存在,若單論角色在因成績不理想而經歷的事情,這些角色大可完全不出現,但從受壓迫者劇場的角度出發,當我們想嘗試抵抗這種比較文化,這些其他家長及同學的角色便變得十分重要,因為他們成為這種文化意象的載體,容讓觀演員有機會對這種「文化氛圍」中的壓迫作出反抗。

這次演出,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位上台的觀演員,嘗試從班主任的角色幫助主角,協助主角將心裡壓抑的情緒向家長表達,他嘗試引導主角直接表達心聲,對主角既有耐性又循循善誘,老師到底要有怎樣的工作空間、心力才能如此?老師在現有教育制度氛圍下,能有此空間嗎?更讓我感受良多的是,他在結尾的分享中,指自己也曾因類似的情境而萌生輕生的念頭。有關學童自殺的新聞,相信縈繞很多人的心,在報章上看到的相信只是其中一部份,那些曾嘗試自殺、傷害自己的個案有多少?更別提那些萌生了輕生念頭,卻沒有或不懂表達,而仍舊按著父母為他們安排的時間表生活的小生命。

對學習的熱情、對生命的熱愛,到底可怎樣教?還是不在教育制度當中,才能得以保存?置身其中的家長或許也在探問其他的可能,我們有選擇嗎?我們敢於選擇嗎?執筆至此,突然想起一首Michael Jackson的歌:Heal the world, make it a better place, for you and for me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...

各位希望世界更美好的朋友,共勉之。 * 觀演員為Boal 所創,意謂既是觀賞者,同時也是演員的人,即觀眾可參與台上的演出並作出改變 劇場導師 | @ky chan 造型設計 | @summerli

影 像 | R@自由空間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